荊儲種業有限公司
吳繼紅
按照“立足產業化,服務大企業”的思想,為了充分發揮中央儲備糧荊門直屬庫的功能,我公司2011年荊儲種業有限公司從湖北荃銀高科種業有限公司引進高產、優質兩系國審雜交中稻“新兩優223”進行示范。由于“新兩優223”表現十分突出,深受廣大農民的喜愛,2012年又在荊門市建立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優質稻生產運作模式。全年累計訂單生產面積達到3萬多畝,深受老百姓歡迎。我們的做法是:
組建網絡,轉換主體。湖北興農糧食發展有限公司在全市選擇了14個水稻種植面積大的鄉鎮,注冊成立14個優質稻生產合作社,社員全部由農村的農戶組成。在該網絡中,企業、合作社是生產經營的主體,而農民處于從屬的地位,大大降低了過去單純以農民為主體的市場風險。
優質服務,保障生產。第一是加大宣傳力度,春播前由農技人員和公司人員以合作社為單位進行品種高產栽培技術培訓和訂單生產政策宣傳,確保技術和政策落實到位。第二是加強技術服務力度,只要合作社和農民有電話反應種植技術問題,我們確保3小時內趕到現場解決問題,絕不拖延時間。第三加強田間指導,密切與湖北荃銀技術人員一起到老百姓田間地頭指導農戶怎樣用規范化的栽培技術種植新兩優223,組織高產擂臺賽,廣大農民踴躍參加。
完善組織,加強流通。優質稻生產合作社推薦當地有一定經濟實力和糧食收購加工能力、且信譽良好的糧食經紀人為社長,在糧食收購時期,社長作為公司訂單收購糧食的委托代理人對合作社農戶種植的水稻進行統一收購,這樣既增進了農民對企業的信任度,又解決了糧食生產與收購脫節的問題。村組干部和科技示范戶作為訂單生產的帶頭人和農戶代表應積極參與到合作社中來,起示范和帶動作用。合作社的建立實現了農戶與公司的對接,現在該合作社農民只管種糧,根本不用擔心收糧。解決農戶賣糧難,或者說賣不到好價錢的問題。
建立機制,三方共贏。一是建立訂單生產機制。村優質稻產業合作社負責本社優質稻訂單生產的宣傳、種子供應、農業技術的推廣與培訓、病蟲害的防治、水稻收購等工作。在訂單生產過程中,先由公司和合作社簽訂訂單合同,合作社再與農戶簽訂協議,主要采取訂單種植卡的方式,確定面積和收購數量。農民在合作社購種時,簽訂訂單種植卡,在交售水稻時憑卡和購種發票銷售糧食。二是建立價格協商機制。合作社成員廣泛參與訂單面積的落實、訂單價格的確定等事項。公司、農戶代表等提前對優質稻的具體收購方式、收購價格、收購地點、收購時間等環節進行協商。三是建立利益平衡機制。為了促進合作社長期穩定運作下去,公司對優質稻生產的每個環節給予一定的獎勵,在“新兩優223”訂單面積環節給予2元/畝的推廣獎勵,對新兩優223糧食的收購環節給予0.03元/公斤的訂單收購費用。
由于“新兩優223”品種在示范過程中表現良好,尤其產量表現突出,米質透明且帶有香味,老百姓對該品種的突出表現贊不絕口。2012年,“新兩優223”平均產量每畝668公斤,按優質稻每公斤2.8元計算,每畝收益1870元,除去生產成本911元,每畝純收益為959元,比種植普通雜交稻增加收入318.5元。大多數參與訂單生產的農戶紛紛表示2013年都只種“新兩優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