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農業部在河南省鄭州市召開種子市場監管工作座談會。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在會上強調,要以*********制種基地和制假售假重點地區為主戰場,以玉米和水稻品種權保護為重點,嚴厲打擊侵犯品種權的違法行為。 據悉,當前我國以企業為主體,育繁推一體化的品種創新體系正在快速形成,育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但同時,套牌侵權現象也正在成為種子監管工作中的一個新的突出問題,嚴重擾亂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嚴重挫傷了企業和育種家創新的積極性,對品種創新是很大的阻礙。
1月4日至6日,李克強總理在黑龍江同江、撫遠、哈爾濱等地考察時指出,要著力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在堅持家庭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保護農民合法權益、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積極探索股份合作等多種方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以此為龍頭,配套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市場分析人士表示,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推廣,以及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將有利于規?;N植、養殖企業加快發展,同時對農機、種業等農資行業產生積極的影響。
日前,農民日報和中國種子協會發布公告,公布了中國種業十大功勛人物推評結果。 為弘揚種業人“執著夢想、合作創新、奉獻種業、強國富民”的精神,鼓勵和引領更多有志之士熱愛種業、投身種業、支持種業的發展,為構筑民族種業強國夢增添正能量,從而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應有的貢獻,2013年8月,農民日報社、中國種子協會開展了改革開放以來(1978-2012年)“中國種業十大功勛人物”推評活動。 經過各省的推薦、初選,確定產生20位中國種業功勛人物候選人,對20位候選人進行深入采訪和充分宣傳后,又進行網絡公示和網上投票。在此基礎上,成立由農業行政、科研教學、技術推廣、企業代表等方面專家組成的推評委員會,制定嚴格的投票規則,并在投票前對候選人事跡充分討論。經過公開公正透明的投票,推選出“中國種業十大功勛人物”。他們是:
——“種子企業聯合維權座談會”上政府、媒體、行業三方的觀點 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局長張延秋: 種企要有責任擔當 種業企業家一定要有社會責任擔當。企業的社會責任,是現代種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我國目前糧食自給率超過97%,供應處于“基本自給”水平 確保糧食安全要合理利用國外市場,“適度進口”是題中應有之意,但要把握好糧食進口的規模和節奏 當前進口總量占國內產量的比例不到3%,進口未超警戒線 近日,我國谷物凈進口同比增長86%的數據引人關注。據統計,今年前4月,我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逆差同比增長40%,其中,谷物凈進口666萬噸,同比增長86%。有人據此斷言,這種態勢將會在全年繼續強化,并將考驗“國人飯碗”。那么,我國糧食自給率是否在安全范圍內?糧食進口增加真的會沖擊中國人的“飯碗”嗎?